液晶面板價格上漲
今年8月以來,液晶面板產業開始大范圍漲價,受此影響,國內手機、電視以及電腦產品也進入全面漲價模式,平均漲幅在200到400元之間。業內人士表示,液晶面板漲價,短期內對于消費者購買產品會增加一些成本,但從長遠看,國內一些企業反而是受益者。
漲幅已收窄預計年底可恢復正常
液晶面板漲價影響最為明顯的是電視和手機。數據顯示,液晶電視入門級產品漲幅在15%左右,中高端產品漲幅小些,其中55英寸電視平均上漲300元。
談及此次液晶面板漲價原因,京東方顯示與傳感器件事業群CEO高文寶表示,一是需求增加。國內618促銷線上線下雙增長,歐美市場逐漸復蘇,二季度全球主要電視市場逐漸恢復,提高了廠商對下半年電視市場的預期。另外,第三季度是備貨旺季。隨著“雙11”等重要節點的開啟,電視廠商需要提前備貨,刺激電視液晶面板市場的需求。
這次漲價,對一些對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者可能不是個好消息。當然,如果不著急購買電子產品,不妨等到下半年的促銷旺季,屆時廠家會有促銷政策,價格或許會有可能回落。
京東方顯示與傳感器件事業群CEO高文寶認為,第四季度液晶面板價格還會持續上漲,因為市場的缺口和需求的升級還非常強勁。但是9月電視液晶面板價格漲幅已收窄,等下游廠商備貨完成之后,10月價格可能趨于穩定,預計年底就可恢復正常。
國內液晶企業受益產業鏈企業大增
無論是電視領域的液晶面板,還是智能手機的LCD及OLED屏幕,國內屏幕廠商都在和世界巨頭競爭。企查查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9月,我國在業、存續的液晶面板相關企業共8600余家。從近十年的發展情況來看,2010年-2015年,相關企業年均新注冊量達440家,2015年之后進入高速發展期。隨著液晶面板需求量的增加,2019年液晶面板相關企業新注冊量已突破1500家,同比增長21%。
專家表示,今年一季度,液晶面板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,二季度逐漸進入回暖期。受海外需求拉動,大尺寸液晶面板供需偏緊,導致面板價格開始持續反彈。此外,隨著國內液晶面板廠商10.5代線產能進一步釋放及韓系廠商的退出,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,并成為這次漲價潮中最大的獲益者。
液晶顯示屬于典型的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行業,液晶面板作為其產業鏈中下游,在終端產品中,國產可替代性較強,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電子產品的液晶面板均已國產化。
(文章來源:華商報)